(一)、培訓環境的含義與特點
1.培訓環境的含義
環境,是指存在于某一事物或活動周圍的一切情況和條件。任何事物或活動都有自己的環境,都不可能封閉性地孤立而存在?,F代培訓也概莫能外。所謂培訓環境,是指直接或間接影響與其作用于培訓系統及其活動的諸要素的總和理解這一概念應注意:
(1) 培訓環境既包括培訓的外部環境,即直接或間接影響與作用培訓系統及其活動的外部情況與條件。
(2) 培訓環境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復雜系統,如:政治、經濟、文化、人口及制度設計、組織支持等因素。
2 、培訓環境的特點
培訓環境作為環境的一種特殊子系統,它是有如下特點:
(1) 復雜性。培訓環境可謂無所不包,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有社會的,也有自然的;有國際的,也有國內的。眾多的環境因素在特定的培訓活動中所產生的影響或作用不同,有的直接、重要些,有的間接、次要些。
(2) 變動性。培訓環境因素會隨時間、空間以及其他因素的變動而變動。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不同歷史時期的培訓環境發生過重大變化。如古代的培訓不重視制度設計的作用,而現代培訓把制度設計作為培訓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3) 差異性。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的培訓環境有很大的不同,這既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方面,也表現在培訓人員、培訓經費、學習環境方面。不同的培訓環境決定了現代培訓活動的多樣性與特殊性。
(二)培訓環境的分類
培訓環境包含著眾多的因素,廣泛而復雜,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側面進行分類,比如根據環境內容可分為培訓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根據環境的區域或范圍可以分為培訓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環境等。我們依據培訓環境對培訓系統及其活動的影響與關聯程度,把培訓環境分為培訓的一般環境和培訓的工作環境兩類。
1 、培訓的一般環境
培訓的一般環境是指能夠影響包括培訓在內的一切教育活動的諸多因素。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I)文化環境,包括歷史背景、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社會準則。對權威關系、領導方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理性主義、科學與技術的看法,都影響著現代培訓活動的性質、功能及發展的趨勢。
(2) 政治環境,包括社會的一般政治氣氛、政權集中的程度、政治組織的性質及政黨制度等。
(3) 經濟環境,包括基本的經濟結構、經濟計劃的集中與分散、銀行體制、財政政策及對物質資源投資的水平及消費特征。
(4) 自然環境,包括生物因素(即動物和植物等各種生物)、非生物因素(即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和宇宙因素(即空氣、氣候等)。
(5) 教育環境,包括居民的普遍文化水平、教育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專業化程度及受到高等專業及專門訓練的人所占的比例。
(6) 人口環境,包括可向社會提供的人力資源的性質、數垃、質量、分布、年齡、性別等。
(7) 技術環境,包括社會上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水平及科學技術界能夠發展并應用新知識的程度。
(8) 社會環境,包括社會結構、社會制度、社會階層計公W體、社會組織、社會控制、貧富差距、社區發展、社會變遷及社^^平等。
培訓的-般環境是培訓系統及其活動的“生長氣候”?'-I有求得培訓環境與培訓系統及其活動的動態平衡,即二者建立良好的輸入輸出關系,培訓系統及其活動才能存在、發展下去。但是培山丨的一般環境畢竟是培訓的大環境,它的很多因素可能不能直接影響培訓系統,培訓系統對其影響也可能不給予直接的反應,這就需要考察現代培訓的具體工作環境要素。
2 、培訓的工作環境
培訓的工作環境是指能夠直接影響與作用于培訓系統及其活動的各種要素的總和。培訓的一般環境在既定的社會中對所有的教育活動都是一樣的,而培訓還有自己的特有的、具體的工作環境。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I)制度設計,即能夠直接影響與作用于培訓系統及其活動的各種法律、規章、制度及政策的總和。它主要包括人事培訓的法律法規、人事培訓的具體制度和政策兩個方面。
(2) 學習環境,即能夠直接影響與作用于培訓系統及其活動的各種學習條件。主要包括學習者的能力、意愿、動機,學習內容、階段及學習轉換等三個方面。
(3) 培訓經費,即在具體培訓過程中必須承擔的各種費用。它包括培訓經費的獲得來源及合理使用狀況。
(4) 培訓者,即在培訓過程中具體從事培訓工作,承擔培訓任務的個人或集團。它主要包括培訓部門領導人、培訓管理人員及培訓教師三個方面。
(5) 組織支持,即在培訓的全過程中,組織中的各部分成員對培訓的支持狀況,它包括工作人員的支持、主管人員的支持、經理人員的支持及行政與高級經理人員的支持四個方面。
應當明確,培訓的工作環境與培訓的一般環境的界限并不總是很清楚的,而且這種界限也不斷地發生變化。培訓的一般環境中的力量會不斷地滲透或突破到培訓的工作環境中去。因而培訓的一般環境與工作環境的區分又具有相對性。
鑒于培訓的工作環境對于培訓系統及其活動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本章主要研究培訓的工作環境的有關內容。關于培訓的一般環境與工作環境對培訓的影響關系,請參見圖表5-I。
(三)培訓環境與培訓的辯證關系
一般認為,培訓環境與培訓是辯證的關系。有什么樣的培訓環境,就會有什么樣的培訓。培訓環境決定、影響與制約培訓。但培訓系統及其活動并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它對培訓環境具有反作用。具體說來,二者的關系表現為:
(1)培訓環境決定、影響或制約培訓系統及其活動。
這種作用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是培訓環境影響培訓目標及其實現程度、培訓目標的確立及其實現,一般都要受到規章制度、培訓經費多少及培訓者素質高低的影響。
二是培訓環境能影響培訓的組織結構及其建設。培訓要建什么樣的組織結構,必須根據外在環境所提供的條件。例如培訓組織的規模、培訓組織的人員構成、培訓組織的結構形式都受到外在培訓環垃的影響。
三是培訓環境決定或影響培訓過程和培訓方法。培訓環境的好壞可以加速或延緩培訓過程的進行,如培訓經費的不足及培訓者素質低下,就不能保證培訓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培訓環境還影響著培訓方法的選擇,如組織支持狀況、培訓者素質狀況等。
(2)培訓必須適應培訓環境的要求、條件和變化。
培訓適應培訓環境,是指培訓必須符合特定的培訓環境提出的要求和提供的條件及其變化。這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培訓要
適應培訓環境提出的有利條件或不利條件,因地、因時制宜,既能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如充足的經費、健全的制度、良好的組織支持狀況等,也要高度重視不利條件,揚長避短,或積極創造條件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二是培訓環境的變化,培訓要適應這一變化。既不能長期滯后,又不能過急、過穩、脫離客觀實際。如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培訓的重要性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很多人要求參加培訓,以提高技能,更新知識結構。適應這種需要,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都應建立或擴大相應的培訓基地。同時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培訓技術空前發達,適應這種形勢,在培訓過程中應廣泛應用現代培訓技術,如多媒體技術、遠程教學技術等。
(3)培訓對培訓環境具有反作用。
培訓環境對培訓的決定、影響作用,并不是說培訓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它對培訓環境具有反作用。培訓可以利用環境提供的條件和要求,作出恰當的目標。通過目標的實現,從而達到改善培訓環境的目的,這是培訓積極適應培訓環境的結果。如通過培訓,實現了培訓的預期目標,達到了培訓的預期效果,就容易獲得組織中各方面的支持,就容易獲得更多的經費等,從而改善培訓環境。另一方面,如果培訓消極地適應培訓環境,不能實現培訓目標,不能獲得人們的支持與承認,那么就只能惡化培訓環境。
培訓環境與培訓的辯證關系,要求培訓必須適應培訓環境的需要,建立科學的培訓系統,以此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果。